偏见来源于无知,偏见比无知更可怕-ob体育app

2023-01-09 作者: 三界散人

一个人有了偏见,就会失去辨别能力,会固执己见,不再看得起别人。
而他眼中的世界,就是他内心的投射:越在意什么,就越缺什么。
偏见来源于无知,却比无知更可怕。

偏见,自我成长的拦路虎

古人云:“欺人者易,自欺者难。吾能欺众人,唯难自欺。”
我们常说,一个人欺骗别人容易,却骗不过自己。真的是这样吗?
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了一个小故事。
鲁国有一对极丑陋的父子。一天,父亲出门后回来高兴的对邻居说:“我今天看见商咄了,远不如我儿子漂亮。”
邻居愕然:“商咄,可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啊!”
一个是极丑陋的儿子,一个是极漂亮的外人,为何父亲会却如此对邻居说呢?
要么是极度偏爱孩子被局限了,他真的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;要么是心疼孩子,想让孩子知道在父母心中,他永远是最漂亮的。
更大的可能,来源于偏见。
看到极漂亮的商咄,不肯承认自己的丑陋,认为对方也不过如此,借此来掩饰自己的不足。久而久之,偏见根深蒂固,连自己都信以为真了。
《颜氏家训》中说:“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,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。”
一个持有偏见的人,不仅会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自大,也会走向妄自菲薄低到尘埃的自卑。
自大者,归咎于他人。
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,会认为他只是侥幸而已,或者用了不正当的手段。由此来掩饰差距,掩饰内心的慌张。
当一个人把心力消耗于此,唯有固步自封,基本没有进步的空间和能量了。
自卑者,归咎于自己。
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学得好,比自己受欢迎,却看不到自己努力的过程,觉得自己“不配、不值得”。
久而久之,自卑就应运而生、深藏心底,这种可怕的情结甚至会贯穿一生,让人一辈子活在自我否定的阴影中。
自大或自卑,都是偏见的产物,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。
当能够承认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时,就能不断拓宽人生的宽度。
当学会走出结果的偏见,去比较过程和思维认知时,就能不断拔高思想的高度。

偏见,人际关系的绊脚石

《史记.仲尼弟子列传》中说:“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
这是讲述孔子和两个弟子的故事。
一个是宰予,长相俊美,能言会道,孔子颇为器重他,还经常单独辅导,可宰予学习不用心。后来,宰予出任齐国大夫,因参与作乱被诛杀灭族。
一个是子羽,相貌丑陋,不善言辞。孔子对其很冷淡,但子羽没有自暴自弃,反而潜心苦修,终成一代名师,跟随弟子达数百人,闻名于各诸侯国。
对一个人的全面认识,单纯一面之识是很难下定论的,就连圣人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。
正确而有效的识人方法,首先应避免带有倾向性的认识,不以关系亲疏或个人喜恶为准则。
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偏见:总会用固定印象去评判某个人,或某类人。
比如平时捣蛋的小孩,突然变得懂事了,主动学习,帮着做家务。有家长会想:“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坏招呢?”
或者是曾经因粗心而导致订单流失的员工,无论他再怎么努力,都得不到上司的青睐。在上司眼里,他也就是打打杂,不堪重任。
还有从不懂得浪漫的丈夫,买了一束花送给妻子。妻子不但没有高兴,反而心存疑惑:“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?”
林林总总,皆为偏见。
正如梁启超在《自由书》中说的:“戴绿眼镜者,所见物一切皆绿;戴黄眼镜者,所见物一切皆黄。”
当改变遇见偏见,往往会溃不成兵。只因“你相信什么,就会为什么而找证据”。
偏见,就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法官,它不仅对认识的人下判断,还会对不认识的人下判决书。
比如,老年人是固执的,年轻人是开放的;北方人是豪爽的,南方人是谨慎的;农民是淳朴的,商人是精明等,甚至还会产生种族歧视。
人与人之间相处,随处可见不理解,不接纳和各种矛盾,唯有摘下有色眼镜,方能绕开偏见这块绊脚石。

层次高的人,偏见越少

《庄子·秋水》中,有一段河神与海神的对话。
随着秋天雨季降临,山川和溪流都汇入了大河。河神欣喜异常,不禁飘飘然觉得:“全天下的美好都集中于此了。”
可是,当百川东到海时,面对一望无际的北海,河神收起了洋洋自得,它对海神说:“我真的是幸运的,我曾如此自负,直到看到你,相形之下实在惭愧。”
海神说:“即使全天下确实没有比海洋更大的了,我依然不敢志得意满。我生于天地之间,得天地灵气,也不觉得有多了不起。况且跟天地相比,我终究是渺小的啊。”
河神与海神的对话,揭示了一个社会现象:层次越高的人,偏见越少。
人人反对偏见,可人人都有偏见。
想要突破认知的局限,就要学习河神,提高思维高度;也要学习海神,换位思考,有容乃大。
当你看到扯着嗓门、斤斤计较的买菜主妇时,也许她不是吝啬贪财,而是想要省吃俭用给孩子凑补课费。
当你面对动辄挑刺、难以接近的单位领导时,也许他不是性格古怪,而是苦于家庭和事业难以平衡,控制不住情绪。
当你安慰屡屡失恋、伤心欲绝的闺蜜时,也许她不是记吃不记打,而是童年的阴影让她如飞蛾扑火般寻找缺失的安全感。
人生海海,当我们遇见看不懂、不理解的事情,无需急着盖棺定论,多一些宽容和理解,终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善意。
王阳明曾说:“你未见此花,此花与你一同沉寂;你来见此花,此花与汝同开。”
你的所见,即是你心中所想。一个层次越高的人,越能放下偏见。正如你站在二楼往下看,满地都是垃圾;而当你从二十楼往下看,所见皆是美景。
人生若没有高度,满眼都是问题,满心都是偏见。放下偏见,才能拉近距离,发现人间美好。
这是个充满多样性的世界,万物摇曳多姿,有无数种姿态;人间熙熙攘攘,有无数种活法。
若心中满是偏见,目光会越来越狭隘,甚至会吞噬一个人的理智。
唯有居高处,容万物丰盈残缺,方知风景各有一番别致。
唯有纳百川,容天下清澈污秽,方知人间各有一处温暖。
放下偏见,接纳人间百态,终将从方寸之地走向一马平川。



网站地图